首页->拉萨聚焦

十八大以来 拉萨共争取各类农牧业项目98项


发表时间:2018-07-19     来源: 拉萨文明网     作者:彭志红


  40年沧海桑田,4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以来,拉萨市按照“一产上水平”“产业强市”的战略要求,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以确保青稞为主的粮食安全为底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逐步构建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牧业体系,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拉开了拉萨市农牧业整体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全面转变的帷幕。拉萨河畔处处呈现出麦浪翻滚,牛羊成群,麦香、奶香四溢的景象。

  以“提升产能”为重点,农牧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拉萨市农牧业经济发展在各项惠民政策不断落地、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等因素作用下,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以“藏粮于地”为抓手,粮食产量得到有效供给。拉萨市重点从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全面提升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在六个商品粮基地县,落实高产创建面积35万亩,比2012年增加了23万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32万亩,比2012年增长了26万亩;落实良种繁育田面积2.31万亩,良种统供率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5.5%和95.3%。同时,启动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并推广绿肥种植面积5.15万亩;落实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示范种植面积27.33万亩,有效促进了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市共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农牧业项目98项,涉及资金6.56亿余元,主要包括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牦牛选育场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青稞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建设、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工程、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等项目。“十二五”期间,拉萨市高效日光温室达到1.16万亩、塑料大棚0.6万亩,建成畜用暖棚4055座。

  以“深化改革”为途径,农牧业发展动力提速增效

  2013年9月,拉萨市依托水、空气、土壤、人文环境“四不污染”,科学提出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从奶业、藏鸡、生猪及设施园艺四个方面,全力推动拉萨特色农牧业健康发展。

  拉萨市按照“依法依规、群众拥护、公正公开、先易后难、确保稳定”原则,以曲水县农村改革试验区为试点,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等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推广至全市。同时,全面提升农牧业科技对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共培训农牧业实用技术近5万余人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培训管理干部、技术人员、执法人员、专合组织负责人等280名;聘请组织了区市两级设施农业、粮油饲、病虫害防治、牲畜短期育肥等方面农牧业专家累计2000余人次。

  以“质量兴农”为关键,农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拉萨市农牧局协助自治区农牧厅制定各类农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51个,大力发展健康安全、无公害蔬菜,全市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14个,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74个。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度,配置农残速测仪15套,培训检测人员30名,各监测点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99.88%。加大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体系建设,成功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打击非法调运、私屠滥宰、非法处置病死牲畜等违法行为,规范畜禽销售市场秩序。

  严格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围绕粮食安全目标,启动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推进科学施肥。拉萨市每年积造农家肥约95—110万吨,农田有机肥平均施用量超过1500公斤/亩,有效持续地供给了农作物所需全面养分,并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大力推进农区清洁能源工程,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沼气2.97万余户。

  田畴织锦,沃野泛金。一幅充满无限生机的现代农牧业新画卷正在首府大地徐徐展开,并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光彩。(西藏日报记者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