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优化拉萨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发表时间:2018-05-24     来源: 拉萨文明网     作者:彭志红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聚、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也是公共服务高度集聚的地理空间,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包含巨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城市极为宽广的空间性衍生出其他一系列新概念,例如网络城市、数字化城市、智慧城市,这些概念均注重市民、创新活动参与者以及数字化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实际上城市的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创新系统,融合了知识密集型活动、创新结构和数字化空间,并使他们互相联系,不仅反映了智慧城市定义中的元素,还体现了城市智能化的各个基本维度。

  所谓智慧城市是以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智能技术及产生的数据与城市设施建设、居民活动、城市空间相结合,形成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智能基础设施、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产业等智慧应用功能以及融入智慧发展理念的城市空间结构。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智慧”特征的彰显需要通过布局完善的感知网络对人和物的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再通过高速的信息传输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加工中心,并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挖掘,从而为智能化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及最终成败,智能社会发展最强推动力是新型基础设施,可以说智能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智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智能基础设施的核心,包括通信管道、机房、传输线路、服务器、路由器、计算机、无线热点等无源和有源网络设施以及智能前端和软硬终端设施等用户侧外围设施,通过对城市道路、给排水管网、燃气管网、路灯等实体市政基础设施嵌入安装感应装置,赋予实体设施“智慧”功能,实现智能感知、相互连接的互联城市。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智慧运行和惠民服务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市政公用、大数据平台以及信息网络传感等方面的智能基础设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探索城市治理创新。其中数字化城市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行政流程,创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专门负责发现问题和反馈问题,并实施问题处置绩效考核,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拉萨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充分借鉴国内先进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度结合发展实际,提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理念。2011年10月,拉萨市政府与中国电科“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公司长江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智慧拉萨项目正式启动。

  拉萨市智慧城市建设在工业化发展基础、城镇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条件方面和国内其他地区不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复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注重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并向高速率、全覆盖、广普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加速向新一代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演进。

  通过宽带网络构建城市基础设施高速有线、无线接入。首先,提高宽带网络在接入技术上的覆盖面。随着高速移动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各种应用迅速增加,各类组织和公民都将更加频繁地基于信息网络展开活动,智能网络与经济社会活动融为一体。无线宽带的顶尖技术是移动网络,将移动网络的标准订购量和数据专用订购量达到所有无线网络连接订购量的99%以上,使得智慧城市能在移动中提供服务,向市民提供互联网接入来发展wifi热点网络,并使市民在城市实体空间参与活动时也能获得定位技术。

  其次,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统建。将宽带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城市光纤、基站、管道、数据中心统筹建设力度,推进管道、杆路、铁塔、机房、光缆、驻地网等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配套设施集约建设,推动将信息基础设施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框架,全面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空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等规划体系,提升城市空间综合分析和利用能力,提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普遍加快推动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图像全域覆盖、联网共享和社会化利用,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和社会综合治理等社会化资源的联网整合,建立政府、社会视频资源双向共享机制,建成“高速网络+万物互联+计算机资源+智能应用+数据资源”综合平台,不断从应用中得到反馈去循环改进,能够智能的集聚宽带网络、市民、公共管理和商业的融合,形成一个有人气的城市智能生态系统,在这一基础之上,可以调配应用程序和电子服务以优化城市活动,更好地作出决策、提升绩效。

  强化大数据中心集约建设、资源共享。首先,要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技术,从政府决策到服务,到市民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产业规划和布局,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走向“智慧化”,在未来智能社会,数据成为最基础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资产被世界各国和经济体所重视,数据竞争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对数据资源的获取、占有、控制、分配和使用的能力将成为智能社会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阶段的重要标志。其次,整合数据来源。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就是资源整合,提升数据内容和数据服务能力建设,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中心政务云基础设施,利用现有技术平台,建立囊括数据采集、认证、计算、挖掘、测试、安全等关键支撑技术的数据中心,对政府掌控的数据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和宽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将数据按照“涉密、非密敏感、开放”的政府信息分类方式,在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和互联网上独立传输。数据中心资源的整合和虚拟化正在不断发展,这也需要高度可扩展的永续安全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第三,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统筹整合各部门的系统平台资源,促进跨县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在宽带网络之上,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相连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收集有关城市运作的数据,并将其作为开放数据提供,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重复使用和重新分配开放数据,例如智能协助停车和获取城市停车位使用情况;监测机动车和行人的移动以优化驾驶和行走路线;在市中心地带进行声波监控以便监测城市噪音等,在不对第三方就信息内容造成误解的前提下也可导出信息。

  加速物联网基础设施布局。物联网是当前技术转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看成是互联网的升级与扩展。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是一种从传送到感知和面向分析处理的应用,在物联网上,物体通过电子标签实现相互之间的上网联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能够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精确控制。首先,提升物联网传感设施部署。城市中的传感器网络能够整合大量来自于实用网络内的关联智能设备和网络信息,在高能效处理过程中和计算能力的帮助下,实时回应这些数据及预测行为模式,推动城市建筑、土地资源、道路桥梁、河网水系、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和空间信息化改造。物联网商业网络覆盖全市区域,全面满足市内企业、居民、个人的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追踪、智能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广场照明管控等物联网应用需求。其次,严把物联网网关管理。物联网作为与网络相连的网元,其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包括注册登录管理、任务管理、参数查询和配置、权限管理、故障管理、数据管理、状态监测、远程控制、远程诊断、事件处理、远程升级等,传感器通信要求所有通信技术及不同网络的设备互相关联合作。

  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市政公用设施是由城市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主要任务是建立城市市政公用管理系统,作为市政管理部门与所管辖行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纽带,为其提供可快速安全传递信息的数字化平台,协助市政公用管理部门及时全面了解各行业的运作情况,并为市政公用管理决策者提供必要的辅助参考。

  首先对市区内的公用设施地下管线埋设情况进行排查,同步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浏览查询系统和三维展示系统,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数字化、动态化和可视化管理。其次系统综合运用3S技术、物联网、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市政公用设施基本信息及运行参数进行数字化采集、整合和充分利用,建立统一的数字信息平台,改善地下管线信息不清的状况,为城市建设提供一双“透视眼”,并能够有效缩短工程周期,节省工程预算,也便于平时的养护和维修,有效节省工程资金,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第三,拓展市政公用事业服务质量监管平台。必须统筹考虑现有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未来需求,通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合理布局,对规划、投资、价格、服务标准和质量、运营安全及综合等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提供持续、优质、高效的普遍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新型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智慧社会的发展基础,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发展战略的综合载体。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和长期工作。在今年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人们在“智慧时代”所形成的认知和理念追求终将反映在对城市“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上,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有效优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断地基础创新、跨界创新和适用性创新,势必带来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更好地提高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