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头条

拉萨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


发表时间:2018-03-08     来源: 拉萨文明网     作者:彭志红


  蓝天白云相伴,绿水青山环绕。

  为守护这份“蓝”与“绿”,回应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品质追求,拉萨市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以“树上山、河变湖、暖入户”等重大项目为载体,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奋力打造宜居宜人城市。

  “树上山”——让绿色成为拉萨主基调

  冬日的南山公园层林尽染,别有一番韵味。带着拉萨冬日的寒意,沿恰加山沟谷而上,这里却一步一景。园林深处幽静宜人,阳光洒满林间,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三五成群或携家带口的市民畅游于密林深处,有的停留在山间小道、亭台楼阁游玩、拍照。

  “园区新建有彩云之溪、镜湖休闲区、溪谷林卡区、林海观瀑区、山地拓展区;分布着花舞迎宾、布宫镜湖、五彩哈达桥、绿影茶坊、叠石浣溪、动物长廊、林海观瀑、竹林探幽八大景区。堪称‘一溪穿四区、环带八大景’浓郁的特色功能区。”采访中,拉萨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晋美朗杰欣慰地告诉记者,南山生态工程创造了3900米高海拔人工造林奇迹。这里过去一片荒芜。特别是冬天,大风刮起,尘土飞扬,遮天蔽日。2012年“树上山”生态园林工程实施,拉萨市对恰加沟两侧山体进行了大规模人工植树,这里就发生了变化。目前,恰加山上树木成活率达到75%以上。树种以油松、云杉为主,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种植并引进80余个种类。昔日光秃的山体呈现出一片葱郁喜人景象,成为野鸡、野猴、山羊、布谷鸟、海鸥等各种野生动物和各种鸟类栖息乐园。如今,拉萨鹏矗生态功能区已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力提升了拉萨整个城市形象,为拉萨生态旅游示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河变湖”——改变拉萨生态水系

  拉萨河清澈,水明如镜。蓝天白云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海鸥、鱼鹰、黄鸭、灰鸭等水禽时而掠过湖面、时而嬉戏,荡起漪涟。朝阳或夕阳洒在湖面,陆离斑驳,恰是碎金满湖。

  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总投资约35.32亿元,工程计划在20公里范围内新建6座拦河闸坝,从下游到上游分别依次编号为1号闸至6号闸,这将为拉萨防洪筑起坚固屏障。据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3号拦河闸坝工程建成后,即便在枯水期或平水期拉萨河段形成较大的水面,不仅有利于完善城市防洪体系,还对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增加含氧量和湿度起到巨大作用。”在拉萨河沿岸经常能看到散步的人群,正在散步的张先生说:“拉萨地处高原,干燥、风沙大,每天我们都喜欢来拉萨河边走走,吸吸新鲜空气。特别是这段时间,我明显感觉到气候与往年相比好多了。”如今,伴随着3号闸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前来健身、观光的市民越来越多。

  拉鲁湿地——让“城市之肺”轻松呼吸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约占拉萨市建成区面积的11%,平均海拔3645米,它对于拉萨这个高原城市在调节气候、补充氧气、涵养水源、蓄水防洪、平衡地下水、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拉萨之肺”。保护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6.6平方公里,缓冲区3.39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2.21平方公里。

  多年来,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持续利用、全年保护与季节性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该保护区的保护、生态恢复给予高度重视,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投入项目资金1.5亿余元,实施了拉鲁湿地一期、二期保护工程。据拉鲁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彭措次仁介绍:“经过多方治理与保护,湿地面积由343.82公顷扩大到457.3公顷,平均水位由20厘米上升到33厘米,湿地水域面积有效扩大;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种有芦苇、菖蒲、水葱、杉叶藻等,湿地植物30科52属85种。据统计,拉鲁湿地脊椎动物有21目35科,64属78种。每年来湿地越冬的候鸟上万只,常年栖息在湿地鸟类达21种约5000只。”(记者 王珊)(拉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