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明播报

美丽乡村入画来—西藏加强城乡基础建设综述


发表时间:2017-10-19     来源: 拉萨文明网     作者:彭志红


   

  既有现代化设施、又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一隅。 记者 王菲 摄

   

  拉萨市民在健身设施一新的宗角禄康公园锻炼身体。记者 王菲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各级住建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住房城乡建设决策部署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以创新为驱动,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

  五年来,自治区住建厅相关部门遵照人民群众的意愿,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入手,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好、设计好、运作好,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走进了群众的现实生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拉萨的变化太快了,就拿柳梧新区来说,五年前的建筑没有现在这么多,街道上也没这么繁华。”江苏的孟先生是个“西藏迷”,时隔五年后第二次来西藏,他如此感叹。像孟先生一样,两次或数次进藏的游客都有类似的感受。相对游客而言,我区群众感受更为直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年来,我区充分遵照人民群众的意愿,从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入手,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好、设计好、运作好,推进全区城乡建设规范有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力

  事实胜于雄辩,数据记录最为客观。2013年以来,我区共安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4个,投资达305.91亿元,包括市政道路(桥梁)、供排水工程、污水和垃圾处理、供气供暖、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

  自治区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城镇的人居环境,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城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我区设市城市和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85%;全区设市城市和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3%;县城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12%。

  加快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区又一大举措。目前,拉萨市、日喀则市、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的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和昌都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通过技术评审。2016年,实施拉萨市和阿里地区狮泉河镇18.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2017年,全区计划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5.595公里,其中,日喀则市珠峰旅游创意园区10.404公里、那曲镇新区6.5公里、阿里地区措勤县、改则县等6个县城18.691公里。

  以点扩面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

  旅游旺季来临,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热闹起来了,镇上餐馆的客人源源不断,众多进藏游客也会选择位于318国道沿线的鲁朗“歇脚”。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规划科学合理、建设品质高,既有现代化设施、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西藏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一个标杆。

  2015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西藏自治区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区将重点推进一批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好、发展潜力大、吸引力强、集聚效应好的特色小镇。通过争取援藏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整合国家项目资金加大投入,从交通沿线、江河沿线、边境沿线中,遴选出经济社会基础较好、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小城镇,作为我区首批小城镇示范点,以点扩面推动我区特色小城镇建设。

  目前,全区共有26个自治区特色小城镇示范点。为推动示范建设,自治区安排了10亿元专项启动资金,同时,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截至目前,我区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开工建设项目达51个,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向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贷款资金达14.4亿元。

  2016年,国家出台了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有关政策,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培育1000个重点特色小镇。经我区各级住建部门共同努力,目前我区有7个乡镇列入国家特色小镇培育名录。

  大刀阔斧进行“厕所革命”

  “布达拉宫景区的公厕修建得非常好,而且非常干净整洁,里面还飘着淡淡的藏香味。”福建游客赵女士游览布宫后,对景区公共卫生赞不绝口。

  之前来过布达拉宫的人,或许会对布达拉宫一头一尾两座藏式厕所印象深刻。由于厕所建在布宫山腰上,落差十余米,已有近三百余年的历史,这也被游客们调侃为“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厕所”。如今,在西藏“厕所革命”的作用下,布达拉宫藏式厕所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融入布宫整体风格、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标准的新式公厕。事实上,作为西藏首批国家级5A景区,布达拉宫在2016年就开始“厕所革命”,并于当年底投入使用。

  据了解,2017年,我区计划新建改建厕所近2000座,有效解决“如厕难”问题。力争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布点科学、功能完备、生态保护、特色鲜明”的厕所布局,实现旅游景区(点)内外、交通沿线、高海拔县乡镇、商业网点、村级文化站厕所全覆盖,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的目标要求。

  为加快推进试点厕所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工艺,我区先后3次前往北京市、河北沧州、四川海螺沟景区及西南交大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学习考察先进技术和工艺。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在无上下水系统依托的地方,采用“生态移动式厕所”“免水可冲型厕所”“泡沫封堵型厕所”等新技术和新工艺。为统一规范厕所建设,制订全区厕所设计方案,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公共厕所革命”技术导则》《全区七市地厕所革命设计方案》《全区公共厕所革命规划选址意见》《全区公共厕所规划建设标准》等,指导各市地开展工作。为确保引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在我区取得成功,在羊湖景区、达古景区和纳木错景区开工建设5个试点厕所,试点厕所已全部建成并试运行,运行和反响良好。

  多举措确保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永续利用。”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8个和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历史文化名村8个。

  本着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我区编制了《西藏自治区风景名胜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土林——古格、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怒江源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改完善《雅砻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等,指导风景名胜事业有序发展。积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协调建立风景名胜区帮扶机制等方式,加大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道路、给排水等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十二五”期间,落实中央资金3000万元用于雅砻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游览设施建设。2016年,落实中央资金1200万元用于土林——古格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落实2200万元,用于日喀则市、萨迦镇、昌珠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近两年,落实中央补助资金3300万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性设施建设。(本报记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