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生态稿件

拉萨市:生态文明涌古城 绿水青山绘新卷


发表时间:2022-03-29     来源: 拉萨日报


  连续两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100%、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100%、“绿色围城”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3.54万亩……一组组数据印证着拉萨市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实足迹。拉萨市仍是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安排部署,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拉萨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在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上走在前、作表率,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拉萨新图景徐徐展开。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 让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

  走在拉萨各个乡村,村委会附近“垃圾兑换超市”招牌格外醒目。现在,用废品换取绿色积分,再用积分换取食品或日常用品,这种环保行为在拉萨市已蔚然成风。“以前对废纸盒要费时间处理,现在直接可兑换成生活物品,这种兑换很受我们村民欢迎。”堆龙德庆区措麦村村民普布扎西一边挑选想要兑换的生活用品一边说。

  在拉萨市一些小区,“物联网+回收”模式让垃圾回收增添了“科技范儿”。城关区乐业苑小区居民拿着磁卡在感应区轻轻一刷,分类选择垃圾种类,然后开始自动称重和结算。这股“低碳风”得到了新华社点赞。

  五年来,拉萨市全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污水处理能力短板加快补齐。8县(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8座,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总量达22.06万吨。

  雨污分流有序开展。完成太阳岛、仙足岛河道沿线截污改造工程、“三渠一河”及拉鲁湿地北侧截污工程。清理排查排污口243个。江苏东路、慈松塘路、曲米路、藏大路等8条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基本完工。

  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农药、化肥、地膜减量增效行动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44%、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7%。

  城乡环境品质得到提升。全市66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双层罐改造完成。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全市累计完成农牧区厕所改造4.36万户。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大力实施生态工程 让荒山变绿家乡变美

  每年春季,拉萨处处都是植树的身影。和畅的春风中,绿色的松柏、修长的杨树挺直了腰身,抖动着绿色的希望。这是拉萨市“绿色围城”建设的第五个年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3.54万亩,(下转第三版)

  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正在和煦的春阳中加快推进。

  2018年以来,拉萨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不断增加,累计安排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资金113.03亿元,“一揽子”生态工程不仅让山更青、水更绿,还成为脱贫致富的法宝。

  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推进顺利,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按计划实施。南干渠、中干渠、北干渠、布达拉宫周边、纳金片区水系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城市河流及周边沟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8.53平方公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69.8%。

  完成海拔4300米以下“无树村”“无树户”消除任务。“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深入实施,全市9个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48个村庄荣获西藏自治区级美丽休闲、幸福宜居、干净整洁示范村荣誉称号。

  持续巩固拉萨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果,2020年拉萨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当雄县、堆龙德庆区、曲水县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柳梧新区达东村成功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年,我们达东村经济林收入30多万元,带动本地群众就业13人,在发展经济林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达东村村委会主任旦增罗布说。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 让高质量发展底色更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五年,拉萨市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积极探索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多规合一”。《拉萨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新规划新行动编制顺利,《拉萨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实现地方立法。矿产业绿色发展机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议、生态环境保护与司法衔接机制,河湖长、林草长制基本建立。

  绿色,始终是拉萨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五年来,从制度到实践,拉萨绿色发展之路正在提速增效行稳致远——产业发展布局持续优化调整,以净土健康、文化旅游、绿色工业、现代服务、数字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成型。

  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建成充电桩54个。全市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862.05万平方米,建设装配式建筑总面积累计167万平方米。推进绿色创建,累计认定绿色发展试点企业21家。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全市共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 224个。

  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内的矿权进行有序退出。完成墨竹工卡县、林周县矿区生态恢复和47处历史遗留及11处城镇周边、道路沿线、可视范围采石采砂场恢复治理。

  坚持生态富民利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2018年以来旅游收入超1300亿元,一批批农牧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落实生态补偿岗位4939个,2018年以来落实生态补偿资金6.86亿元。全面推进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完成266户1262名群众安置。

  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让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更有保障

  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拉萨市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明显加强。生态环境机构改革扎实推进,组建市生态环境局和8县(区)分局,积极推进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构挂牌成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健全。

  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有序推进,创新“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对接与服务”工作机制,对139项环保权责清单实施动态调整。环境信息公开深入推进。严格环境准入,保持“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引进,累计审批备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约5000个,有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扎实开展。环境监测数据保持实时发布。“智慧环保”项目有序推进,机动车尾气监管数据、全市重点污染企业监控(监测)数据接入市级政务共享交换平台。

  执法监管全面加强。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全面建成,“前后全过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不断规范。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全面深入。“双随机、一公开”深入开展。

  “近年来,拉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我们从深化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注重制度落地的层面,着力推动解决拉萨市之前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够健全、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明显、依法治污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这对于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具有重要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勇说。

  在新征程中,拉萨市将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夯实生态基础,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大的生态红利和经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