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们的节日

让文明祭祀成为一种习惯


发表时间:2016-04-01     来源:     作者:黄慧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祭奠祖先,缅怀故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焚香祭奠,扫墓踏青,向逝去的人表达绵绵的哀思。

  近年来,传统祭扫方式逐渐被新兴的方式所替代,鲜花祭扫、网上祭奠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也在更文明、更优雅地表达对已故亲友的怀念之情。

  传统祭扫 市民渐渐摒弃

  在大王庄街道,区民政局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走进居民家中,宣传清明节文明祭祀,倡导大家用网上祭奠的形式来缅怀故人。社区居民石凤英开明地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文明祭奠,“雾霾天气没少让人受罪,去年冬天感觉就好像没见太阳,天空灰蒙蒙的,这都是不注重环保惹的祸,清明节一定要文明祭祀,为环保作点小贡献。”社区居民刘兰芝说:“清明节是个传统节日,我总会带着孩子去给老人扫墓,但是不会放鞭炮、烧纸,主要是寄托对老人的思念,给孩子讲述老人在世时给我们小辈的爱,教育孩子要趁老人健在时多孝敬老人。”街道工作人员还走进辖区的商场发放《文明祭奠倡议书》,组织商户把店员召集到一起认真听,并表示不仅要做文明祭奠先行者,还要发动亲朋好友清明节低碳祭祀。大家还利用微信和居民交流,用这种方式提醒居民文明祭祀。

  在津塘路的道路两旁销售祭扫用品的摊位,记者看到除了传统的金银元宝、香和蜡烛等祭扫用品,还有与人民币相似的冥币出售。当时已经接近11时,但是却并没有什么顾客。这位摊主说:“现在购买这些祭扫用品的人比以前少多了,一般也就清明节当天买的人多一些,平时顾客很少。”住在新开路的付昕在一小学任教,“80后”的她今年欲打破传统,“现在都提倡环保、节俭、文明、低碳,所以今年我会在清明节买束鲜花去扫墓,既漂亮又无污染。”

  文明祭祀 渐成缅怀习惯

  轻轻地将墓碑擦洗一遍,清理树叶、杂草,再拿出一束花放在墓碑前……如今,这样的祭扫方式逐渐被市民所推崇。

  “以前都是烧纸钱放鞭炮,不管是鲜花还是鞭炮,心意是一样的,都是表达对亲人的一份思念。现在用鲜花祭扫,既安全又环保,我全力支持。”在十一经路附近花店里买花的王女士介绍,现在很多花店都有预订鲜花的业务,而且祭扫的鲜花品种、样式都十分齐全,她的很多朋友都是选择这种祭扫方式。

  花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如今为了环保,不少市民在购买祭扫品时用鲜花代替了香火、纸钱。早在上个礼拜,就已经有顾客到店里订购祭扫时用的花束,除了传统的菊花外,百合、白玫瑰和康乃馨也成了主要品种,但大多还是以黄色、白色等淡色系为主。

  除了鲜花,电子蜡烛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3月底,我从网上买了电子蜡烛,准备代替传统的香烛。”市民吴女士表示,思想传统的妈妈起初并不同意,认为香烛是一种传统,是祭扫的必备品。“电子蜡烛不仅不污染空气,今年用完了,明年还能继续使用,节能又环保。”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示,能为先人献上一束花、敬上一杯酒、植上一棵树、清理一下墓碑……他们感到十分欣慰,“用这种环保、健康的祭扫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相信他们也会赞成。”

  近年来,网上祭扫悄然兴起,这种方式不仅环保,而且也为那些不能回家的游子,实现了祭奠已逝亲人的愿望。“能够通过网络,给奶奶登记一个"墓碑",算是一种寄托吧。”远在韩国的丁筱通过QQ告诉记者,她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因此,跟奶奶的感情特别深。2012年,丁筱去韩国求学,每年只能回家一次,对于不能亲自到墓地祭拜已经辞世的奶奶,她总觉得十分遗憾。前几天,丁筱在一个“网上陵园”上为奶奶登记了一个“墓碑”。“想跟奶奶说话了,我就去奶奶的"墓碑"上留言,这样就好像站在奶奶的墓碑前一样,还能说些悄悄话。”丁筱说。除了在专门的祭扫网站上寄托哀思,也有不少年轻人在自己的微博、空间上写文章,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每年的清明节,60多岁的王阿姨都和家人一起去扫墓,其实也是全家的一次踏青,因为父母并没有葬入墓地,而是将骨灰合在一起,上边种下了一棵小树。现在,五、六年过去了,小树已经长到小碗粗细,几家人来悼念亲人,也不烧纸,只是给小树浇浇水,在树上挂上红绸和许愿卡,把自己的思念和心情“寄给”父母。王阿姨说:“每年看到树上的新叶,心情都格外好。看到一片已经成荫的树林,觉得这是逝去的亲人给后人留下的记忆和礼物,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应该烧纸,觉得那是破坏了这种宁静。所以,人们的习惯在于引领,新的殡葬方式应该大力倡导。”市民方先生今年选择了在榆叶梅下安葬逝去的父母,他们一家5口来到指定的地点,托起套有黄色纯棉布袋的可降解骨灰坛,先将鲜花撒入事先挖好的土坑中,再将骨灰坛放进去,填土、撒上花瓣,最后立起一小块墓碑。方先生说:“这种殡葬方式是父母生前的愿望,这样占用土地面积小,而且通过郁郁葱葱的树木可使亲人的生命精神长存,非常有意义。”

  文明祭祀 需要你我同行

  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清明节期间河东区举办两场市民文明集体共祭活动,预计将有80户家庭在活动当天以点蜡烛、献花的形式追思逝者,祈福未来。同时结合美丽河东、美丽社区建设,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布标横幅和张贴海报等方式,加强对市民文明祭奠的宣传引导。大力推广社区文明共祭、家庭追思、网上祭奠等不污染环境、更加文明的祭奠方式,通过组织市民参加网上祭奠、集体追思会、鲜花祭奠等活动祭奠亲人。区民政局副局长张云生说:“文明祭奠活动的开展,既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又营造了简洁、环保、低碳、文明的祭祀新风,消除了因烧纸钱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火灾隐患。”

  对于祭扫方式的改变,张云生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提倡低碳、环保、健康,因此清明节文化自然也应当向文明祭扫转变。“我们更应推行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绿色环保、文明科学的祭扫方式。”张云生说,在表达对已逝长者、对革命烈士的敬意的同时,也应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

  此外,虽然清明节是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缅怀故人,也有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的含义。“其实现在清明节的氛围还是很浓的,只是大家不会将所有活动都集中在清明节这一天,因此,就出现了文化淡化的假象。”张云生表示,清明节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重要的纽带之一,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许多优良的习俗值得继承发扬。(戚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