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头条

拉萨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发表时间:2018-06-13     来源: 拉萨文明网     作者:彭志红


   

  图为宗角禄康公园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记者 凃琼摄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始终坚持以构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坚守环境保护红线、底线、高压线,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生态工程在备受百姓点赞的同时,也凝聚了民心。如今,生态美好已成为拉萨的重要标志。

  生态引领,让拉萨更宜居

  问起拉萨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常来宗角禄康公园锻炼的老人次仁平措思忖片刻,给出的答案是:拉萨环境改善了,越来越绿了,晨练的人也多了。

  拉萨绿了,是生活在拉萨的人的共同感受。这份“绿”,是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品质追求。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环境兴市”战略,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奋力打造宜居宜人城市,完成这座城市面貌、环境和品质的华丽蝶变。

  这个春天,拉萨处处都是植树的身影。和畅的春风中,绿色的松柏、修长的杨树挺直了腰身,抖动着绿色的希望,这得益于前些年开始实施的消除“无树村”“无树户”工程。今年,拉萨市立下军令状,将推进拉萨周边和“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实施生态安全屏障防沙治沙工程,在4月30日之前全面消除海拔4300米以下的“无树村”和“无树户”。

  于是,堆龙德庆区岗吉村村民们自发在乡村道路边为刚种下的树苗“穿”上栅格网;林周县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植树,为形成良好生态环境添砖加瓦;墨竹工卡县在矿区挖下数万个坑,种下数万株苗……一时间,山坡上、荒地里,目之所及,植树活动如火如荼,大家都在用绿色装饰拉萨这座历史名城。

  成效显而易见。有荒地变成绿洲、有院落处处凉意……树挨着树,成了林荫路;林荫路的串联,则构建起生态廊道。建设美丽拉萨绝不仅仅是口号或是一纸文件,它落实在每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每一株种下的树苗上。

  实际上,拉萨一直都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在海拔3600米的地方尝试着种树,尝试着绿化整片山体,这确实很有勇气。正是这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南山绿了。目前,其中南山山体造林保存面积3521.7亩,栽植各类苗木120余万株,成活率80%以上,在全区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山体人工造林零的突破。

  还有“河变湖”“暖入户”等一系列当时看来难度极大的工程,如今都取得了成功。这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举措,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体现了拉萨市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坚定决心。

  其实,早在2011年,我市就成功创建当今中国城市荣誉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美誉度和软实力大幅提升。去年,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举办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6-2017)》中,拉萨不仅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拉萨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更是连续4年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之首。

  这个在很多内地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共同选择,在“推窗见绿”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幸福拉萨的美好生活。

  正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支团西藏分队队长刘寅遐所说:“我们来到拉萨之后,消除了很多以前的偏见。现在我们研支团的成员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通过我们来告诉大家:拉萨其实很好。”研支团前段时间还拍摄了两集小短片,展示拉萨现代之美。

  以人为本,搬新居开启新生活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换新颜,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搬迁成为必然选择。索朗是尼木县麻江乡朗堆村人,搬至经开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已经一个月有余了。自打搬进新家,他就打定主意好好挣钱,给家人一个更好的未来。

  生活在这里,一切都那么新鲜,处处充满机遇。过去的生活慵懒闲散,管好自己的牛羊就行了。现在,上进的索朗每天都很忙碌,在做着另一份工作的同时还一直留意着各种招聘信息,寻思着找个货车司机的工作,不浪费自己B2照的驾驶技术。

  索朗此前最担心的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搬来之前就解决了。分别被安排在姜昆黄小勇希望小学、乃琼镇中心小学上学,每天都有校车送到家门口。孩子们觉得新学校环境很好,课堂内容比以前丰富,可就是有点跟不上,学起来很吃力。由于自己吃过苦,索朗特别能了解教育的重要性,他不断鼓励孩子们坚持下去,有知识的人才有出路。

  由于索朗说话、做事条理清晰,经开区还让他当上了副楼长,协助楼长管理好整个楼层。“以前不管多努力也活不出个模样,现在我特别想抓住机会,好好生活,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不辜负国家这么好的政策。”索朗说。

  在拉萨,共有6244户24821人像索朗一样,正在或将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告别过去恶劣的生存环境,敲开幸福之门。

  易地扶贫搬迁,绝不是一搬了之。我市十分注重对搬迁群众后续产业的扶持,坚持将搬迁工作放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格局中统一谋划,统筹解决安置房建设和搬迁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实现搬迁群众既能安居、更能乐业。

  为了更好地“啃下”这块脱贫攻坚硬骨头,我市还注重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从“思想、志气、信心、心灵、智力”等方面实施“精神扶贫”,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节俭、自立自强的意识,并通过结对帮扶、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激励贫困户勤劳奋斗、努力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易地搬迁不是盖新房子给福利,而是通过阻断致贫的自然条件因素,转变贫困户听天由命的思想,激励他们勇于改变贫困现状,扶起脱贫的志气。”经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工作负责人说。

  补齐短板,环境整治留住乡愁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这在西藏有着独特优势。雪域高原蓝天白云,清流潺潺,其间青山环绕,美不胜收。若是辅以干净整洁、特色鲜明的村庄环境,那必能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让村居环境在美起来的同时,百姓也能富起来。

  进入6月,成片的油菜花竞相盛开。走进堆龙德庆区顶嘎村,“脏乱差”的旧模样没有了,村里处处透着新颜。金色的油菜花、湛蓝的天空、平坦的村道、挺拔的杨树和富有特色的藏式小院,共同构成了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

  “现在我们住的是特色鲜明、宽敞舒适的两层小楼。宽阔的公共场地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家门口就是水泥路,喝得是干净的自来水。”谈起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世代居住于顶嘎村的白玛次仁深有感触。

  可在过去,顶嘎村并不是这般模样。几年前,村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活污水四处流淌,禽畜乱跑、粪土乱堆。这些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大力整治下,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垃圾装进了垃圾箱,生活污水进了排水沟。“除了环境整治外,村里也会组织各种宣传,村民们讲卫生的意识不断增强。家乡美了,看着舒服,大家都高兴。”顶嘎村第一书记索朗多吉说。

  补齐环境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事关广大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地各村实际情况,统筹有序发展、强化环境保护,系统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对95个行政村(居)进行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牧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拉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保护生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借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重新定位、精细描绘,乡村一定能焕发勃勃生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中。(拉萨日报记者 凃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