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头条

改革开放40年来拉萨城区的变迁


发表时间:2018-08-22     来源: 拉萨文明网     作者:彭志红


   

  蓬勃发展中的柳梧新区大大拓宽了城市建成区面积。 记者 巴桑次仁摄

  站在拉萨城的高处——布达拉宫的石阶上,68岁的桑珠次仁老人环视如今的拉萨城,1.33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外早已是高楼林立,绿荫环绕,让他这个生活了近70年的“老拉萨”感慨万千:“城市一年一个样,我这个‘老拉萨人’都快不认识了!”

  桑珠次仁老人眼中拉萨城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拉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数据显示,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城除寺庙、府邸有一定发展外,城市现代基础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拉萨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先后建设了供电、医疗、文教、卫生等一系列公共设施,城市建设迈出了第一步。1959年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当时建成区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拉萨城建成区面积仅为18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随着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43项工程和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62项大庆项目的相继建成,以自治区人民会堂、西藏宾馆、拉萨饭店、布达拉宫广场、西藏博物馆、西藏电视台等为代表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群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中央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相继为西藏确定了一大批建设项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工程有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拉萨火车站的运营、拉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有力地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使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如今,堆龙德庆区、达孜区已与拉萨主城区——城关区连成了一片,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好几倍。目前,拉萨城建成区面积增加到7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66.55万人,居住人口接近100万。

  曾经拉萨城遍地都是藏式小平房,而现在都变成了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公园越来越大,绿地也越来越多,市民走出家门就能漫步在“鸟语花香”中享受惬意的生活。与此同时,高层楼盘一个接一个建成,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

  拉萨城区面积的变化,用人们口中的“二环路”“三环路”就能窥其全貌:“二环路”,就是拉鲁湿地南侧的当热路。为缓解江苏路、北京路的交通压力,当热路承担着109和318国道线上过境拉萨城区大部分车辆的分流重任,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拉萨的二环路。2015年,“三环路”正式动工建设,它以拉林高等级公路为起点,南沿拉萨河南岸,向西经蔡公堂乡、慈觉林、顿珠金融产业园,下穿柳梧大桥、青藏铁路,跨柳东大桥,与318国道堆龙德庆区段和北京西路拉鲁湿地西端相连,向东沿拉鲁湿地北侧和齐拉路至拉萨监狱东北角,穿越东北方向至纳金路,与纳金大桥相连,形成南北贯通大环线,全长约40公里。

  2017年,通过短短两年时间的建设,除柳东大桥外的其余路段实现了贯通,这对于拉萨城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市城乡规划局综合规划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拉萨环城快速路的建设通车,使“东延西扩南跨、一城两岸三区”城市空间结构由蓝图变成了现实,把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教育科研”为特点的东城新区、以“客运枢纽、商务办公”为特点的柳梧新区、以“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为特点的东嘎新区连成一片,实现了各功能区快速通达目标,让环城快速路沿线的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顿珠金融产业园、达孜工业园等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近日,一位曾在拉萨工作多年的退休干部重回拉萨,感叹于拉萨城区的变迁,他告诉记者,他在拉萨工作期间,对柳梧新区这片土地的印象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没想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发展不输内地城市。对于柳梧新区的发展变化,生活在拉萨老城区的人们也同样感叹“变化太快”,不少市民感触地说,单是一个柳梧新区就比部分西藏其他地方的县城面积大。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拉萨城区一盏盏路灯灿若星辰,勾勒出城市秀美的轮廓。如此美景之下自然也少不了赏景人。晚饭过后,很多市民都喜欢出门逛逛,赏赏城市夜景,锻炼一下身体。“以前出来虽然有路灯,但还是黑,现在城市亮化工程,装饰了大楼,亮了街道,走起路来很安全,心里真的很畅快。”市民达瓦如此评价道。(记者 杨若飞)